:::
工作目標
- 社會面-健全林地管理,促進公眾參與,尋求社會系統和諧穩定,強化國土復育與保安效益
- 落實林地產籍管理,加強林野巡護,並結合社區、部落參與森林保護工作,提高森林護管效率,減少森林受害。
- 主動發布新聞稿並推廣及宣導林業政策,提升國民保林護林意識。
- 辦理國有林租地補償收回及現有濫墾、濫建等限期廢耕、拆除及救助收回林地,加強收回林地之經營管理,以提高森林生態系服務價值。
- 推動保安林多元惠益分享及民間協同參與與管理,完整維護保安林地,擴大保安林功能,確保居住環境安全。
- 回復原住民族傳統狩獵及林產物利用自然資源權利、建立共管機制。
- 積極辦理國家步道及國家森林遊樂區各項公共設施、步道之修復及改善工作,以提供自然學習、環境教育及戶外遊憩體驗的優質場所,增進民眾參與環境教育,發揮在地特色。
- 經濟面-厚植森林生態環境資源,合理規劃加值利用,促進產業永續發展,達成全民惠益分享
- 因應臺灣自然條件,永續經營人工林及撫育,發揮森林碳吸存效益,強化因應氣候變遷調適能力。
- 活化地方林業經營環境,推動林業永續多元輔導方案、發展林下經濟、私有林森林療癒及觀光林場、促進公私有林合理經營與利用,振興山村經濟。建立國產木竹材合法來源認驗證制度及其追溯系統,整合林產業上、中、下游,促進林產業升級轉型。
- 建置國產木竹材產銷供應鏈,提供來源與數量穩定之國產木竹材,創新產業價值。
- 整合自然步道、國家森林遊樂區及生態教育館,發揮在地特色,充實各項必要且具公益性質之公共設施,以提供自然學習、環境教育及戶外遊憩體驗的優質場所,增進民眾參與環境教育。
- 結合各項遊憩場域、周邊農業及社區營造等產業,發展多元觀光遊憩活動,活絡綠資源之產業生機。
- 發展野生物永續利用模式及管理制度,降低國內野生物非法使用的風險。導正不當放生行為,減少外來入侵種危害國內生態環境。
- 推動林道維護改善及動物通道規劃設置,提供國人森林旅遊與林業經營管理之道路,同時兼顧林道生態保育。
- 環境面-維護森林健康及生物多樣性,深化里山倡議,架構國土生態綠網,確保生態環境永續
- 持續掌握國家森林資源,建置森林資源長期調查監測體系,規劃森林永續經營策略,逐步推動森林驗證。
- 推動國土資訊系統建置工作,辦理森林及保育生態地理空間資料建置、品質提升及應用服務開發,蒐集擴充臺灣全區航遙測影像時序資料並發展流通供應服務,促進空間資訊整合應用,支援國土規劃、環境監測及防救災等需求。
- 加強海岸保安林營造,構築海岸綠色防護網,有效減緩強風、飛砂、鹽霧及浪潮之影響。加強林木疫病、蟲害防治,維護森林健康。
- 以綠色環境給付及免費供應種苗等措施,鼓勵農民參與造林綠化,營造優質家園。
- 優先針對中、高危險集水區加強治理,並依循國有林治理工程生態友善機制辦理防砂工程及崩塌地復育,以兼顧安全與生態;建構國有林大規模崩塌地之防災應變機制,建置防災監視系統與辦理改善工程,減緩崩塌土砂災害,增進森林水土資源保育,並保障周邊保全對象之生命財產安全。
- 強化保護區系統之完整性,預防外來種入侵,根除或抑制散佈,維護物種及其棲地之多樣性。
- 加強自然地景研究分析,保護我國珍貴的地景資源。
- 推動社區參與林業及自然資源管理,執行各類教育推廣工作。
- 落實野生動物保育法與相關規範之執行及查證,健全野生動植物國內管理。加強野生物飼養管理、救傷、收容,強化就地與移地保育。
- 推動濕地相關保護區域之經營管理,提高生物多樣性。
- 推動友善環境生產,保全國土之生物與文化多樣性,鏈結雪山山脈與西北淺山、平原、海岸等生態系,形成生態廊道,建構「森、川、里、海」之國土生態綠色網絡。
瀏覽人次:15068
最後更新日期:2023-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