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天山自然保留區台灣山毛櫸天然更新與繁殖之可行性研究(二)

:::
計畫名稱插天山自然保留區台灣山毛櫸天然更新與繁殖之可行性研究(二)
研究類別委託研究
計畫年度90年
受委託機關中興大學
計畫主持人歐辰雄教授
計畫執行時間89.02.01-90.01.31
研究經費500,000

目的 

本研究即為瞭解屬本保留區之植相複雜,昆蟲相種類相對豐富,調查收集之資料,可作為未來經營及管理原則的參考依據。
執行成果摘要: 
臺灣山毛櫸為一族群退縮之孓遺物種,其天然更新與繁殖受到許多因子限制,在現階段的法律保護下,除非有大規模的天然干擾發生,導致微生育地氣候的改變,否則臺灣山毛櫸只有繼續呈現衰退狀態。本研究依研究的結果建議經營管理當局對於本保留區之目標種─臺灣山毛櫸進行下列之研究工作。(1)臺灣山毛櫸的物候調查;(2)保留區環境監測;(3)臺灣山毛櫸的發芽及育苗;(4)臺灣山毛櫸族群監測;(5)臺灣山毛櫸之族群遺傳研究;(6)其他依存在臺灣山毛櫸的生物研究。

檢討與建議

一、臺灣山毛櫸的物候調查
由於物候現象主要受到遺傳及環境因子之影響,不同樹種的物候現象也隨之不同,是以任何樹種在不同地區的物候調查都有其必要性。由樹種物候週期的瞭解,可幫助我們掌握植物之生態習性、提供栽培管理、預測開花結實及其種子產量等,並作為引種馴化及選育優良品系之重要參考依據,甚至可作為族群復原保育與環境監測指標等意義,因此必須持續對臺灣山毛櫸調查其物候週期,至少必須對其豐欠年有所瞭解。 
二、保留區環境監測
為確實掌握臺灣山毛櫸林分的整個環境變化情形,裨能隨時調整臺灣山毛櫸的保育方針,可考慮在保留區內選擇數個適當地點長期設置小型的環境監測器,包括雨量、溫度、濕度及光度,甚至風向與風速等資料。環境因子一方面可以用來分析及了解臺灣山毛櫸物候的變化,另外,更可進一步了解臺灣山毛櫸生育地環境,以作區外保育地點選擇的依據。
三、臺灣山毛櫸的發芽及育苗
由調查的物候觀察結果發現,拉拉山區臺灣山毛櫸果實的成熟期在九月。利用物候調查的結果,在果實成熟季節採集種子,以各種不同的處理方法,找出臺灣山毛櫸最適發芽的條件,以提高其發芽率,並將室內結果應用於野外試驗,以期克服天然更新所遭遇的問題。進而依據環境監測之資料,選定適宜苗圃進行苗木培育,一方面作區外保育之苗木提供,及相關試驗用途,另外一方面,可進行推廣作為原生景觀樹種。
四、臺灣山毛櫸族群監測
由於臺灣山毛櫸的陸續發現,且分佈面積大,加以採集記錄的記載地零散,有必要去找出其可能的分佈地點,並精密測繪其分佈面積,甚至去監測標定之每株立木,定期前往巡視觀察,以監控臺灣山毛櫸林的動態變化,如此方可隨時掌控其整個族群動向,並能防止為採集北插天山綠小灰蝶蟲蛹而砍伐臺灣山毛櫸之情形發生。相較於北插天山地區人為破壞的嚴重,拉拉山地區人類活動顯然較少,對於分佈於此區的臺灣山毛櫸而言,人類的破壞並不大,因此,環境因子、其他生物性因子和遺傳因子對於臺灣山毛櫸天然更新和繁殖的影響更加重要。未來應持續對微環境因子資料的收集、族群遺傳上的研究以及臺灣山毛櫸和其他生物間關係之研究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並去找出各不同族群間之血源關係,以瞭解臺灣山毛櫸植物地理上的分佈及其族群移動方向。
五、臺灣山毛櫸之族群遺傳研究
臺灣山毛櫸為孑遺植物,就目前的研究結果顯示著,在短期內臺灣山毛櫸尚不致滅絕,但長期來看,臺灣山毛櫸可能會有退縮之虞。族群遺傳結構研究可以了解一生物遺傳變異在族群內和族群間之分布的情形,生物的生活史及生態特性有很大的關連性。對於植物族群而言,帶有遺傳基子的植物花粉及種子,其傳播距離對於遺傳空間的變異具有極密切的關係。然而,保有族群的遺傳變異是稀有物種保育所面臨的重要課題!但臺灣山毛櫸在此方面的資料全無!除了收集開花物候及種子傳播的生態資料可作為族群遺傳的相關資料外,目前重要的工作即是對臺灣山毛櫸進行族群遺傳的研究。針對臺灣山毛櫸各個族群進行遺傳研究分析,一方面可以提供臺灣山毛櫸的族群遺傳資料,作為臺灣山毛櫸保育經營的重要參考依據;另一方面,針對世界13種山毛櫸屬植物作更進一步分析,可了解臺灣山毛櫸的遷臺史,提供臺灣植物地理學的依據。
六、其他依存在臺灣山毛櫸的生物研究
就目前研究發現,北插天山綠小灰蝶和插天山圓翅鍬形蟲為高度依賴臺灣山毛櫸生存的昆蟲;除此之外,在葉片上、枝條及其花序、果實上尚有許多昆蟲,如造癭蟲癭、象鼻蟲等種類的生活史必須與臺灣山毛櫸的物候配合,形成獨特的生態系,其種間相互關係至今仍是未知的領域。臺灣黑熊、條紋松鼠、白面鼯鼠等哺乳類對臺灣山毛櫸種實的散布影響亦是空白。這種古老的植物自遷移至臺灣這塊土地上,我們對於其生物特性尚處在推論,並未做更進一步的研究、了解實屬可惜。另外一方面,保育臺灣山毛櫸這種退縮的孑遺植物使之不致絕滅,亦是保育依存於臺灣山毛櫸的其他昆蟲、哺乳類等動物。
回列表
瀏覽人次:1984 最後更新日期:2016-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