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霧台灣擦樹自然保護區動物相調查研究

:::
計畫名稱觀霧台灣擦樹自然保護區動物相調查研究
研究類別委託研究
計畫年度88年
受委託機關屏東科技大學
計畫主持人裴家騏副教授
計畫執行時間87.10.01-88.12.31
研究經費600,000

目的

本研究即為瞭解本保護區動物種類、群聚類型等生態特性,進行調查、分析。及各動物與台灣擦樹間的可能關係。以作為未來經營及管理原則的參考依據。

預期成果

了解觀霧地區動物種類、組成情形,即是否有特有、稀有物種。作為未來經營及管理的參考。

執行成果摘要

本次動物相調查於1998年11月到1999年11月間進行,調查範圍包括「觀霧台灣擦樹自然保護區」內及週邊鄰近地區,海拔高度由1,700到2,350公尺,環境則包括有針闊葉混合林、造林地、開闊的草生地等。調查及文獻資料整理顯示,本調查區域內至少出現有鳥類98種、哺乳類24種、兩生爬虫類14種及蝶類102種;其中還包括國內極為稀少或已瀕臨絕種的遊隼(Falco peregrinus)、台灣長耳蝠(Plecotus taivanus)、寬尾鳳蝶(Agehana maraho)和大紫蛺蝶(Sasakia charonda formosana)等4種動物,以及一種尚待鑑定的山椒魚(Hynobius spp.)和紅嘴相思鳥(Leiothrix lutea)一種非本土的引進鳥種。相對而言,本區的動物相相當豐富,其原因應該包括:(1)過去不同的人為活動所形成多樣的環境組成;(2)可接受由鄰近較低和較高海拔環境中遷息或擴散而來的物種。不過,優勢物種不多的現象亦顯示本區各種棲息環境零碎化程度高。值的注意的是,本區台灣擦樹族群有逐漸衰退的趨勢,並可能已影響到本區寬尾鳳蝶的生存。未來的經營管理,應該對包括「觀霧台灣擦樹自然保護區」以外的週邊地區採取積極的棲地管理措施,以適度的維持或提供更多演替早期或較為開闊的環境,如此,將有助於本區生物多樣性的維持。

檢討與建議

歐辰雄教授等人曾建議林務單位主動進行本保護區內樹林的經營管理,措施包括進行人工疏伐雜木及清理地被灌叢,使鬱閉疏開。本次調查僅見零星寬尾鳳蝶個體,故積極且適當的林相經營管理相當重要。因為類似作業亦可適當的維持觀霧地區多樣化環境類型,且本研究結果也顯示,演替初期林地、樹林間孔隙或開闊地的存在,對其他野生動物在本地的多樣性會有正面影響,故積極棲地經營有其迫切性及必要性,亦應積極開發可能的棲地管理方法及技術。 
台灣擦樹為演替早期環境的植物,族群往往會因為當地植群自然演替由繁茂而衰退。換句話說,除非在較大的地理範圍內能不時有新的干擾環境出現提供新族群建立,否則其族群將難以在自然條件下持續維持。故除前述人為手段提供環境以改善本保護區內的擦族群外,實有必要對本保護區及週邊更大範圍台灣擦樹關連族群(metapopulation)的角度進行詳細研究。 
本區域內動物相雖然豐富,然而除了哺乳類動物以外,在擦樹保護區內的物種豐富度並不高,顯示周圍整體環境存在的重要性,因此,在本地任何棲息地或環境的經營管理都不應該僅以擦樹保護區為對象,而應該以更大的面積為作業的範圍,方能確保各種物種持續的存在。 
將本保護區規劃成野生動物保護區時,能夠大幅度的擴大保護區的面積以至少涵蓋樂山林道一部份和大鹿林道東、西線沿線及之間不屬於雪霸國家公園的範圍,並著重整體生態系統的經營管理。在擴大的保護區內,目前以戶外遊憩為經營目標的幾個地區,均可以分散的塊狀範圍規劃成永續利用區,而這些地帶的外圍則可規劃成緩衝區以降低遊憩活動對可及性低的核心區之衝擊。至於目前的「觀霧台灣擦樹自然保護區」則較適合規劃成永續利用區或緩衝區,除了適合進行積極、必要的棲地管理工作外,並可作為極佳的自然生態教室。
回列表
瀏覽人次:2156 最後更新日期:2016-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