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兼顧野生動物保育、狩獵文化傳承與農民生計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推廣改良式獵具

:::
202503/26
   為了兼顧野生動物保育、狩獵文化延續與農民生計維持,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積極推動改良式獵具,近期新竹分署分別於五峰鄉大隘村茅圃文建站、南庄鄉公所、泰安鄉梅園部落等地舉辦「友善野生動物危害防治方法與改良式獵具應用工作坊」。邀請山區部落族人與居民參與,現場同時進行改良式獵具宣導、黑熊保育政策講解以及野生動物侵擾防治的相關說明。
    在五峰鄉場次中,許多部落的瑪禡(叔伯)和雅妲(姨母)們主動分享了日常生活中與野生動物相遇的經驗;南庄鄉場次則屬於淺山農村,農村的伯公也分享自小就在農田防治野生動物侵擾的經驗,並肯定改良式獵具避免誤傷非標的物種的用意,而在苗栗縣泰安鄉的梅園部落,講師解講此區域,地理環境特殊,可能遇到中央山脈的黑熊與大安溪沿線活動的石虎,應該特別關注。各場次工作坊透過實際操作與改良式獵具結構講解,讓參與者深入了解相關的設計理念與發展,也傳達兼顧野生動物保育、狩獵文化傳承及農民生計的重要性。因應竹苗交界山區近來黑熊通報增加的趨勢,各場次倂同宣導了生態服務給付制度、誤捕黑熊通報免責機制,食物廚餘等誘引物的收妥、以及救傷應變措施,讓族人更了解相關政策與支持系統。
    新竹分署表示,近年來透過所屬工作站及森林護管員同仁,持續在新北烏來、桃園復興、新竹尖石、五峰及苗栗各鄉鎮的山村部落推廣保育理念,並結合地方村里長、部落領袖及社區協會協力宣導。去(113)年度已於轄內辦理近40場相關座談,發放超過380組改良式獵具,並鼓勵民眾繳回傳統獸鋏及大口徑獵具,降低誤捕非目標野生動物事件發生。
    為防範野生動物危害相關農作物,兼顧及原住民族傳承狩獵文化之需求,改良式獵具設計具備友善與安全性,其線徑大於4公厘,配備八字轉環及止滑套的設計,能有效降低纏繞或束緊對野生動物造成的傷害;踏板直徑小於12公分,能避免誤捕臺灣黑熊及石虎等瀕危物種。實地測試證實,其使用成效顯著,且受到農民與原住民族人肯定,認為改良式獵具不僅能保護農作物,更能兼顧狩獵文化與生態保育。
    新竹分署呼籲,若不慎捕獲非目標物種或保育類野生動物,請立即通報0800-000-930或1999來協助救援,可免除相關刑責。部落族人或山區農民如有野生動物侵擾防治需求,可向轄內各工作站預為登記後領取,亦可將獸鋏與大口徑套索等無差別的陷阱繳回,使用上如有任何建議也歡迎民眾回饋意見,透過全民合作,期待未來能創造更友善的生態環境,持續守護臺灣珍貴的自然資源與文化資產。
 
相關照片

下列為本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功能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回列表
瀏覽人次:11 最後更新日期:202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