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寬尾鳳蝶是台灣特有的珍稀保育類蝴蝶,自1932首次被發現1934年命名發表迄今已超過70餘年,期間雖然有少數學者、昆蟲愛好人士對此蝶的生活史、部分生態資料進行研究與收集,還是有些基礎生態需求、行為、習性等問題尚待釐清,而且建構一完整有系統的生態資料以供作物種保育經營與管理尚待持續努力。
本計畫調查全島各主要台灣檫樹分佈的地區,針對寬尾鳳蝶選擇產卵植株的條件、生長發育各階段之生態需求、評估人工復育場所適宜的條件等方面進行研究。初步成果發現雌蝶偏好產卵於陽性環境的台灣檫樹成熟葉片表面上;宜蘭縣大同鄉的太平山、明池森林遊樂區以及新竹縣五峰鄉觀霧地區是目前寬尾鳳蝶主要的棲息地區;幼生期發育過程有不少生存壓力,如捕食、寄生、病菌感染等,且蛹期長度不固定;建議可於寬尾鳳蝶自然棲息地附近的干擾地,如林道旁、廢荒地等廣泛種植台灣檫樹,選擇適宜的苗圃設立人工復育場所,並持續收集寬尾鳳蝶的生態資料。
檢討與建議
(一) 檢討事項:
本年度(94)風災雨災頻繁,尤其是七月份至十月份期間,台灣地區就接連受到海堂、泰利、龍王等三個強烈颱風侵襲,造成山區許多道路損毀搶修困難,甚至一些森林遊樂區的暫時關閉或封園,因此對於本計畫後段的研究影響頗巨。寬尾鳳蝶成蝶主要發生於五月至九月之間,下年度進行研究時,必須著重於五、六兩個月份的野地調查工作,甚至這兩個月份的調查頻度更需要密集些,以避免七月份以後高頻度的颱風侵襲而研究進程受阻。
下年度計畫需克服樣本數的不足,可以從增加調查樣區、調查頻度、以及野地工作人力方面改進。
加強不同台灣檫樹林下植被類型(疏伐與否)樣區對寬尾鳳蝶影響程度的比較。
(二) 建議事項:
1. 研究過程中偶而會發現人為誘捕成蝶的跡象,楊(1992)也提到其研究期間此國寶蝶有被盜補的情形,因此應加強取締人為非法濫捕及減少人為干擾因素。
2. 建議相關單位能夠規劃寬尾鳳蝶復育試驗的場所二至三處(實驗樣區或境外保育區),以利未來長期復育、監測等的相關工作。適宜的復育試驗場所必須具備有:陽性空曠坡地或已被利用地、海拔1000~1600公尺、鄰近寬尾鳳蝶野地族群分佈地(3或5公里之內)、面積約2公頃左右。符合上述條件者有北部橫貫公路之明池森林遊樂區內的苗圃、宜蘭縣太平山森林遊樂區內的蘭台苗圃、新竹縣五峰鄉觀霧之大坪苗圃等地。
3. 宜蘭縣大同鄉太平山與新竹觀霧地區是目前台灣兩個主要的台灣檫樹分佈區域,而此兩個處也是寬尾鳳蝶歷年研究調查中被觀察到數量較多的地區。楊(1992)研究報告中業已提到太平山地區寬尾鳳蝶相關的保育、經營、管理與教育宣導之建議,對於此稀有蝶種保育有正面助益。本研究針對新竹觀霧地區「寬尾鳳蝶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之經營與管理,提出適宜的建議方案:
於寬尾鳳蝶自然棲息地附近的受過干擾或利用過的陽性林班地,如林道旁、廢荒地等,可優先廣泛栽種台灣檫樹幼苗。
維持台灣檫樹野地族群的生長、更新狀況,人為適度的經營與管理可減緩自然演替過程對台灣檫樹母族群的影響(許、徐,2005)。此外,避免過渡的林下清理工作,避免干擾或破壞越冬蛹的隱匿微棲境。
建議可於觀霧遊客中心或大坪苗圃附近的空地設立寬尾鳳蝶復育試驗的場所。
a. 觀霧遊客中心:
在經費及管理人力資源(可配合研究單位人力)的許可下,可以優先設立一復育網室(30m×20m×6m),網室內可以可栽種1-2m高的台灣檫樹(約2~3年生)15-20株以及蜜源植物(西施花、冇骨消、海州常山等),並可布置室內人工小溪流等。可以將寬尾鳳蝶成蝶置於網室中觀察記錄其生態習性,如交配、訪花、吸水、產卵行為等,可以瞭解成蝶的可能壽命、產卵數量等。網室中飼育的幼蟲取食的情況、化蛹場所的偏好、可能的羽化時間、一年的世代數目等等,更貼近其自然的生活條件,而可以逐一釐清這些生態問題。
b. 大坪苗圃:
大坪苗圃地區海拔約1500m,在寬尾鳳蝶野地自然分佈海拔範圍內(900~2200m),屬於中間最佳的海拔棲境。因此宜與相關單位探勘適合的開放式長期人工復育場所,可以將台灣檫樹幼苗依不同生態因子(密度、坡向、伴生植物等)栽種,在長期(10-20年)觀測台灣檫樹族群生長演替過程中,哪些植株條件是寬尾鳳蝶利用的高峰。藉此監測成果而應用到野地自然的台灣檫樹族群之經營與管理,對寬尾鳳蝶保育是最有助益及效率的方式。
4. 國內寬尾鳳蝶生態調查雖然近年陸續有研究學者參與,如楊、李(1997),詹、羅(2000),許、徐(2005)等已稍有初步研究成果,但距離掌握完整且系統性的生態資料還有些距離,因此持續收集寬尾鳳蝶生態資料以充實將來保育經營管理之參考極為迫切。
5. 加強寬尾鳳蝶生態保育文宣及保育書籍、刊物等教材的出版與推廣,並於許多遊客中心、解說教育站、森林步道等處增設寬尾鳳蝶生態保育的宣導資料。
對業務革新、創新之效益
本研究計畫針對本島特有珍稀保育類蝶種寬尾鳳蝶進行生態調查,以作為將來保育、復育工作之參考。